站内检索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其他文件>赤府发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赤水市2023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调整方案》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日期: 2023-08-31 16:15:00 文章字号:

信息分类 赤府发 发文日期 2023-08-31 16:15:00 公开日期
文件编号 ​赤府发〔2023〕9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有效性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赤府发〔2023〕9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赤水市2023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调整方案》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赤水市人民政府

2023年8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赤水市2023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

资金调整方案

第一章 序 言

根据省财政厅等11个部门《关于继续支持脱贫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通知》(黔财农〔2021〕124号)要求,为持续深入推进我市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制定2023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调整方案。

一、方案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6〕22号);

3.《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做好2021年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农〔2019〕7号);

4.《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做好2018年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农〔2018〕9号);

5.《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做好2017年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农〔2017〕4号);

6.《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做好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财农〔2016〕151号);

7.《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6〕24号);

8.《贵州省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规程》(黔财农〔2020〕86号);

9.《省财政厅关于加强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财务管理的通知》(黔财农〔2018〕167号);

10.《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黔财农〔2019〕4号)。

二、方案编制因由

进一步拓展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来源渠道,创新财政扶贫机制,集中财力切实解决当前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短缺的问题,支持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发挥财政涉农资金在乡村振兴中的杠杆和支撑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方案编制原则

按照“坚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整合涉农资金、发挥聚合效应,突出项目重点、补齐脱贫短板,聚焦目标任务、精准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要求,提高涉农资金整合实效。

1.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中的主导作用,打破行业界限和部门分割,整合优化各类涉农资金并统筹使用。

2.坚持规划引领、精准发力原则。以规划带动项目,以项目整合资金,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面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步伐。

3.坚持动态监管、跟踪落实原则。强化行业主管部门归口监管的主体责任,牢牢扭住项目实施和资金流向的主线,建立健全监管工作台账,对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项目以及形成的资产进行动态监管,跟踪落实。

4.坚持公示公告、全程监管原则。严格执行公告公示制度,重要内容、重要环节全部公开,接受社会公开监督。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打通统筹整合资金项目管理“最后一公里”,实现统筹整合资金项目管理“纵向到底”。

第二章 目标任务

一、年度目标任务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提高整合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全市已脱贫群众稳定增收不返贫,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根据赤水市乡村振兴“十四五”总体规划,结合2023年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整合的财政涉农资金重点投入乡村振兴项目。通过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现村寨道路户户连,喝上自来水,住上安全房,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通过实施产业发展项目扶持到村到户,着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高效衔接,加快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二、资金整合目标

按照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需

要,对项目进行统一规划编制,资金统一集中使用,提高资金管理水平,确保资金发挥效益。通过整合后,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财政涉农投入新格局,实现“大类间打通”

“跨类别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激发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动力,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帮扶资金投入乡村振兴建设,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2023年计划整合资金6359万元,带动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自筹其他资金投入3080.79万元。

第三章工作措施

以乡村振兴规划为引领,完善项目库建设,精准施策,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范围内选择实施项目,加快项目建设,加强资金监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有效实施。

一、做实做好项目库

结合赤水市乡村振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各乡镇、各单位自下而上按项目库管理要求优选项目入库,纳入涉农资金整合实施的项目必须来源于项目库。

二、选准实施项目

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按轻重缓急,精准安排项目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

三、加快项目实施

各项目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要高度重视项目实施,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并要按季度报送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

四、加强资金监管

涉农资金整合项目纳入绩效目标管理,由市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按照要求组织乡村振兴主管部门和财政等部门开展绩效评价。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的相关管理规定用好整合资金,加强资金监管,接受财政、乡村振兴、审计和监察等部门的监督。落实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第四章项目建设

按照统筹整合资金使用相关政策,结合我市乡村振兴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因地制宜确定具体乡村振兴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目标任务紧密相关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发展方面项目。共计实施项目43个,资金9439.79万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6359万元。

一、基础设施项目

项目共计14个,其中:农村交通项目4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个,水利项目4个,人居环境建设项目4个。资金1449.79万元。

1.农村交通,项目4个,资金555.16万元。

(1)实施地点。天台镇、旺隆镇、白云乡、大同镇,安排资金555.16万元。

(2)建设内容和规模。公路硬化7.13公里,路基宽4.5米,厚15厘米,护栏1300米。安装林区单轨运输2公里,双机头运输器

等配套设施。

(3)建设标准。硬化路补助标准在50万元/公里;边沟7万元/公里,挡土墙399.84元/m³,护栏208元/米。单轨运输10万元/公里。

(4)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于2023年3月启动实施,2023年12月前全面完成。

(5)项目效益。项目建成后,可覆盖当地群众竹产业面积27700亩以上,增加竹资源有效利用,竹原料年增加19560吨/年,笋子增加185吨,群众增收420余万元,直接提高群众的经济收入,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积累100万元以上。直接受益人口13782户、41876人,其中受益脱贫户(含边缘易致贫户)5843户、14997人。

2.人居环境建设,项目4个,资金631万元。

(1)实施地点。赤水市乡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项目,资金120万元,实施地点:赤水市有关乡镇。赤水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房屋整治项目,资金125万元,实施地点:赤水市有关乡镇。2023年文明农家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建设项目,资金156万元,实施地点:赤水市有关乡镇。赤水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消防设施建设项目,资金230万元:实施地点,赤水市有关乡镇。安装灭火器、消防栓、消防管道、建设微型消防站等。购买U型卡42个,采购配件1713个(套),安装管网4873米,安装灭火器2107个,安装灭火器支架569个,安装灭火箱69个,安装消防栓88个,安装消防箱121个,安装钢丝骨架热熔管720米,新建微型消防站23个,购买消防水枪25根、消防水带25条,新建消防泵房15平方米。

(2)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赤水市乡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项目:采购移动式垃圾箱120个,按需配发给各乡镇,推进乡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重点打造官渡镇及宝源乡,其中官渡镇建设垃圾分类收集点70个,宝源乡建设垃圾分类收集点30个。赤水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房屋整治项目:整治丙安镇、长期镇、市中街道、官渡镇、文华街道、葫市镇、天台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改造污水管网(含DN300-500普通管、钢带波纹管等)1310米,化粪池维修改造2口,屋顶、内外墙面防渗及下水道疏通2642m2,公共厕所漏水整治120m2,排水沟整治200m2,改造地下车库排污系统4000m2。2023年文明农家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建设项目:主要用于14个乡镇及215户脱贫农户的房屋整治、庭院建设、基础设施打造、绿化亮化等内容。赤水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消防设施建设项目,主要用于安装灭火器、消防栓、消防管道、建设微型消防站等。购买U型卡42个,采购配件1713个(套),安装管网4873米,安装灭火器2107个,安装灭火器支架569个,安装灭火箱69个,安装消防栓88个,安装消防箱121个,安装钢丝骨架热熔管720米,新建微型消防站23个,购买消防水枪25根、消防水带25条,新建消防泵房15平方米。

(3)建设标准。移动式垃圾箱5000元/个,垃圾分类收集亭4600元/个,分类垃圾桶200元/个,地面硬化及安装600元/个。挖土方1930m³,单价3元/m³;挖石方1270m³,单价5元/m³;建挡土墙480m³,单价300元/m³;6cm碎石垫层1428m2,单价10元/m2;20cm片石垫层1428m2,单价25元/ m2;C30水泥混凝土1428m2,单价95元/m2;C20现浇混凝土边沟408米,单价90元/米;安装双壁波纹管11米,单价100元/米;7米高太阳能路灯120盏,单价3420元/盏。丙安镇春天堡安置点污水管道整治(槽沟DN500口径)700元/米,污水管道整治(槽沟DN300口径)450元/米,化粪池维修改造5000元/口;长期镇石笋安置点房屋整治70元/m2;市中街道2016城区安置点房屋整治80元/m2;官渡镇雁滩沟安置点公共厕所漏水整治100元/m2,2个住户房屋整治80元/m2,污水管道整治700元米,4栋外墙整治180元/ m2;文华街道2016城区安置点房屋整治80元/m2;葫市镇集镇安置点排水沟整治500元/ m2,房屋整治3000元/户;天台四季城小区污水主管网改造700元/米,污水池清理6000元/个,天台铁匠炉安置点AB区污水支管改造5000元/处,天台南苑小区污水主管网改造5000元/处,天台源小区污水主管改造6000元/处,房屋整治120元/户,厕所整治73元/户。墙面一般抹灰:40.35元/m2;墙面喷刷涂料:21.31元/m2;新建墙体:474.48元/m3;栏杆:173.38元米;室外场地硬化:28.44元/m2;金属(塑钢、断桥)窗:382.56元/ m2;花池贴砖:140.89元/m2;种植红檵木球、红叶石兰球186.16元/株;新建厕所(含化粪池):4089.95元/间;室内线路改造:250/户;环境改造:1250/户。安装灭火器、消防栓、消防管道、建设微型消防站等。室外消火栓(消防箱、枪、扣、水带)购安1880元/套,ABC4KG灭火器购安100元/个,水泥路面开挖回填180元/米,100#钢丝骨架热熔管420元/米,1800*700组合式带卷盘消防箱980元/套,新建消防泵房700元/m2,水泵8000元/套,100钢管及配套14000元/组,8平方电缆20元/米,安装室外消火栓1000元/个,微型消防站1800元/套、安装埋地防腐钢管340元/米,安装消防箱、枪、扣、水带580元/套,安装主水管法兰盘闸阀630元/套,安装自救式轻便消防水龙460元/套,安装消防箱380元/个,挂式灭火器60元/个,安装消防管160元/米,安装管网340元/米,安装消防管道191元/米,消防表2011元/个,热镀锌钢管336元/米,安装室内消火栓箱642元/个,消防水带、水枪260元/套。

(4)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拟于2023年1月启动实施,2023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

(5)项目效益。可逐步推动赤水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对生活垃圾从源头上减量,降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设施的负担,进一步实现生活垃圾应收尽收,避免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带动丙安村旅游产业加速发展,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加速增长,从而更好地促进民族融合发展。提升搬迁群众满意度,使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受益农户14927户46776人,受益建档立卡脱贫户7204户20314人。

3.农村安全饮水,项目4个,资金70万元。

(1)实施地点。天台镇、大同镇、官渡镇、两河口镇,资金70万元。

(2)建设内容和规模。新建蓄水池4口(共210m3),安装及应急供水管网12.02公里,购置抽水泵6台,维修蓄水池3口等。

(3)建设标准。新建蓄水池1150元/m3,维修蓄水池10000元/口,供水管网4.5元/米,采购抽水泵2000元/台。dn160-dn110管道补助64.7元/米;dn50管道补助11.4元/米。

(4)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于2023年1月启动实施,2023年10月前全面完成。

(5)项目效益。解决金坪山4个村民组群众生产生活饮用水,受益人口605户1347人(其中脱贫户96户341人)。

4.旅游产业建设项目,项目2个,资金193.63万元。

(1)实施地点: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大石盘房屋维修改造项目,资金114.63万元,实施地点:大同镇。丙安镇丙安村民族特色村寨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资金79万元,实施地点:丙安镇。

(2)建设内容及规模。丙安镇丙安村民族特色村寨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新建民族团结示范路410m,宽3.5米;安装7米高太阳能路灯120盏。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大石盘房屋维修改造项目,大石盘民居外观改造:旧木质立面拆除5790m2,民居外墙面改造6500m2;大石盘民居屋檐维修700m2;

(3)建设标准。挖土方3元/m3;挖石方1270m3,单价5元/m3;建挡土墙300元/ m3;6cm碎石垫层10元/m2;20cm片石垫层25元/m2;C30水泥混凝土95元/m2;C20现浇混凝土边沟90元/米;安装双壁波纹管100元/米。旧木质立面拆除补贴10元/平方米;民居外墙面改造补贴150元/平方米;民居屋檐维修补贴162元/平方米。挖土方1930m3,单价3元/m3;挖石方1270m3,单价5元/m3;建挡土墙480m3,单价300元/立方米;6cm碎石垫层1428m2,单价10元/m2;20cm片石垫层1428m2,单价25元/m2;C30水泥混凝土1428m2,单价95元/m2;C20现浇混凝土边沟408米,单价90元/米;安装双壁波纹管11米,单价100元/米。7米高太阳能路灯120盏,单价3420元/盏。

(4)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于2023年2月启动实施,2023年12月前全面完成。

(5)项目效益。项目实施后,覆盖少数民族7户28人,建档立卡农户42户134人,项目建成后,丙安村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将带动丙安村旅游产业加速发展,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加速增长,从而更好地促进民族融合发展。

二、产业发展项目

主要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加工、销售等项目,共计20个,资金7044万元(整合资金4169万元,其他资金2875万元)。其中:种植业6个、养殖业5个、加工项目2个、其他项目7个(产品销售项目3个、物资储备1个、小额信贷项目2个、贷款贴息1个)。

1.种植业。

(1)实施地点。种植业项目6个,项目位于全市旺隆、大同、天台、石堡、官渡、长期、葫市、长沙、白云等乡镇实施,资金2269万元。

(2)建设内容及规模。A、红托竹荪种植,资金1233万元:

种植红托竹荪400亩,采购菌棒69万棒;采购及安装烘干机2台、移动冷藏室1个、旋耕机4台;新建远山竹林运输机轨道5公里;新建便道路500米。B、示范推广高粱种植,资金275万元:采购高粱种(红缨子)10000公斤,在全市涉及乡镇(街道)村(社区)示范推广高粱种植15000亩;采购有机肥1500吨,高效植保机械60台(套),采购生物农药一批。C、石斛和乌骨鸡产业灾后重建,资金375万元:流转林地500亩并进行整治,采购金钗石斛种苗142万丛;监控安装1套,防护栏6500米,采购自动饮水器120个,料桶440个,水管安装2000米,鸡棚建设95个,新建生产便道120米,塑料水桶4个,山塘维修1个,砌砖墙170平方米,卷闸门20平方米,采购180日龄乌骨鸡鸡苗15000羽进行养殖。D、五云茶场升级改造,资金266万元:1.茶园扩种:栽植直径3cm以上小黄花茶3000株;园区便道:100cm宽10cm厚便道2200m;80cm宽12cm厚便道800m;2.灌溉设施:新建150m³蓄水池1座,DN50mm1.6Mpa输水PE管2500m,DN90mm1.6Mpa供水PE主管1500m,DN63mm1.6Mpa供水PE支管4500m,钛合金喷头400套,电磁阀解码器太阳能板60套,恒压供水设备、全自动过滤器、三通自动水肥机、11.5KW增压泵站各1套;3.鱼池改造:池坝修复60m³,池底防渗150m³,2m高安全防护围栏700m,商品鱼投放15000千克;4.机械设备:茶叶加工自动提升平台1套,链板式烘干机1台,抖筛机1台,理条机(80/12)4台,蒸汽杀青机1台,茶叶香茶机2台,揉捻机60型6台,柜式烘干机1台,滚筒炒干机3台,提升机4台,切茶机1台。E、山桐子示范种植,资金120万元:1.山桐子示范种植500亩及培育管护:包括林地清理、整地;肥料、苗木(转运定植)、药物及器具采购等;2.配套设施

建设:修建作业便道和采摘道建设。

(3)建设标准。资金补助标准严格按限额规划设计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的相关支出控制标准执行(涉及工程建设的严格按财政评审结果执行)。

(4)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已于2023年1月启动实施,2023年11月前全面完成。

(5)项目效益。带动产业发展,确保形成资产保值增值,实现群众、村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增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产业兴旺打下坚实基础。打造现代农业,开展农业绿色生态、产业业态建设,示范性落实“贵州产业革命八要素”,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直接受益人口6717户、23288人,其中受益脱贫户(含边缘易致贫户)3223户、11122人。

2.养殖业。

(1)实施地点。养殖业项目5个:项目建设地点分别位于两河口、旺隆、宝源、丙安等乡镇;养殖补助项目涉及全市所有乡镇。资金1937万元。

(2)建设内容及规模。A、两河口镇生态鱼产业提升工程资金750万元:a、插腊沟基地基础设施:1.鱼池修复30亩,使用混凝土100m3;2.塌方修建堡坎,使用浆砌石50 m3,混凝土堡坎60m3;3.修建生产步道50米;4.购买兜网4套。b、鸡飞岩中转站设施完善:1.浆砌石堡坎180m3;2.供水管网改造200米;3.购买兜网8套。c、黄连沟基地改造:修建生产用房50m2,挡水墙120米,扩建标准鱼池2口,供水管网改造150米。d、生态鱼展示中心建设:1.修复闲置鱼池2.2亩(含主体修复、防洪沟);2.装修展示中心606 m2,开展环境整治等。e、土地沟基地鱼塘修复:1.改造标准鱼池13口;2.修建垒石堡坎150米,混凝土堡坎30米;3.场地硬化(内铺钢筋)地面硬化面积950 m2,墙体硬化675 m2;4.修复普通鱼池18口(含坝坎修复200米,内壁修复500米);5.供排水系统改造18个,修建取水池3个,中转池1个。f、西门基地鱼塘修复:1.修复鱼池13亩,使用混凝土500m3;2.供水管网改造200米。g、泥河基地改造。1.池壁硬化2000m2;2.供排水管网改造600米。h、其他:购置水质检测设备1套,制氧设备5套,增氧设备5套,监测设备5套,备用发电机(20KW)5台。B、旺隆镇胜丰村梅花鹿养殖项目,资金250万元:新建梅花鹿养殖基地1个,改扩建养殖棚舍1200m2,管理房30m2,放养防护围栏2400m,蓄水池400m³,饲料槽8套,化粪池40m³,购买种苗100只,饲料200吨。C、宝源乡回龙村肉牛养殖项目,资金180万元:改造、新建钢架养殖房915m2,管理用房50 m2,硬化场地1000m2,切料机2台,强力磁铁设施1套,养殖料槽70米,50m3饮水水窖1口,监控、办公设备1套(摄像头10个),水电设施安装一批,安装50PE供水管道600米,50#钢管隔断1000米,污水处理池200m3,排尿沟240米,购买牛犊80头,砖砌墙体240 m2,干粪发酵池30m3,购买饲料30吨等。D、丙安镇丙安村生态流水鱼后续配套建设项目,资金198万元:1.清理生态养鱼池7口,清理泥土7000m3;2.新建生产用房120m2,安装污水处理管网100m(#75),修建安全防洪堡坎2900m3(M75片石浆砌);3.购买鱼苗1.5万公斤,购买养殖饲料20吨等。E、脱贫户养殖补助项目,资金559万元:可带动全市5500户脱贫户新增养殖生猪7330头、牛60头、羊650只、家禽6.131万羽(2022年生态鸡2.23万羽)、蜂2640桶,按目前市价,生猪每头产值2500元,肉牛每头21600元,肉羊每只2450元,家禽每羽产值90元,蜜蜂每群2250元,产值3267.14万元,受益对象户均增收5940元。

(3)建设标准。资金补助标准严格按限额规划设计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的相关支出控制标准执行(涉及工程建设的严格按财政评审结果执行)。

(4)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拟于2023年1月启动实施,2023年12月前全面完成并投产。

(5)项目效益。新增养殖生猪7330头、牛60头、羊650只、家禽6.131万羽(2022年生态鸡2.23万羽)、蜂2640桶,产值3267.14万元,受益对象户均增收5940元。增加成品鱼32万斤,对我市生态鱼产业规模扩大、提质增效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加利益联结户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带动本地群众就业和本地旅游业、生态养殖产品的发展和销售,推动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性经验,提升村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增加群众收入;受益脱贫户(含边缘易致贫户)506户、1462人。

3.加工业。

(1)实施地点。加工业项目2个,项目建设地点分别位于复兴、官渡两个乡镇。资金1542万元。

(2)建设内容及规模。A、官渡镇农业产业配套供应中心建设项目,资金424万元:1.新建仓储、物流车间600m2,配套完善给排水系统、暖通、电气、监控、消防和办公用房等。2.采购并安装大型高粱筛选机3台、风簸5个、打米机4台,地磅1台、色选机2台、入库输送机2台、粮仓2个、振动筛2个、水分仪3个等。B、复兴镇竹原料加工产业基地建设项目,资金1118万元:1.项目建设年加工2万吨竹原料加工基地一个。2.加工措施:场地挖方20000m3;场地硬化1800m2;边坡治理150m3;管理房50m2;安装切竹机、地磅、变压器、监控1套;排水沟50m3、拦山沟50m3、安全围墙100m;土地征用报批等费4亩。3.竹原料供给措施,低产林换种改造4000亩;森林防火及竹原料运输通道8km、林地流转4000亩。4.运营措施:购买竹原材周转资金20000吨;砍伐队设施购置30套;购买社会化运输服务(车辆)5000车次。5.自筹资金新建管理用房350m2,配套相关设备。

(3)建设标准。项目建设达到行业质量相关标准和要求;对项目在补助资金范围内,限额规划设计,涉及工程造价的按规定开展财政投资评审。

(4)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拟于2023年1月启动实施,2023

年10月前全面完成并投产。

(5)项目效益。促进项目可持续经营、资产保值增值,产量产值可持续稳定地增长,持久发挥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按照30万元/年设立工作岗位,可以新增就业岗位5个以上,人均增收6万元/年,项目采取保底分红模式利益联结脱贫户。受益脱贫户(含边缘易致贫户)345户、922人。

4.其他项目7个,在全市范围内实施,资金1296万元。

(1)建设内容及规模:A、磊阳农贸市场冻库,资金520万元:在文华街道实施,资金520万元。冻库占地约600m2,建设由冷藏、冷冻、急冻等3个区域14个独立冷链室组成;购买安装专用冷库设备14套、液压升降机1台和相关线路和基础设施改造等。B、赤水市农特产品市场开拓和品牌创建,资金130万元:主要用于金钗石斛欧盟标准制定、金钗石斛省级地方标准制定、金钗石斛期刊编制、金钗石斛宣传各类展板制作和金钗石斛宣传展示区建设。C、赤水市特色农产品电商建设项目,资金344万元: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主体装饰装修482m2,配套水利管道设施建设1套,配套电力设施建设1套,电商平台配套设施、设备采购1套。D、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贴息项目2个,资金45万元:主要围绕“十百千万”特色产业,对向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申请使用“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的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资金进行贴息。E、金钗石斛产业产品宣传推广项目,资金57万元:主要用于《金钗石斛》专辑编制;金钗石斛宣传片制作;金钗石斛产品展销中心建设。F、赤水市2023年农业产业化企业贷款贴息项目,资金200万元:主要对向本市金融机构申请获得各项贷款总额在20万元至1000万元(包含本数,以下相同)范围的各类主体进行贴息;其中:用于产业发展所贷流动资金贴息的,按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00%贴息;用于当年新增固定资产、产业技术改造升级、技术创新贷款贴息的,按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80%贴息。市场经营主体各项贴息总和当年最高不超过50万元。

(2)建设标准。严格按限额规划设计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的相关支出控制标准执行(涉及工程建设的严格按财政评审结果执行)。

(3)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拟于2023年1月启动实施,2023年12月前全面完成并投产。

(4)项目效益。以赤水市金钗石斛产业链推广建设项目为依托,实现一、三产业更加紧密地融合。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和探索规范化种植,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助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辐射全市农特产品企业、各农村专业合作社、赤水酒类企业、竹木制品企业、赤水晒醋企业、金钗石斛企业、竹农(种植大户)等,为其提供电商服务交易平台,并结合本项目带动周边脱贫群众生活生产实际情况,带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减少脱贫户融资成本,提升贫困村致富带头、贫困人口创业和就业能力。受益脱贫户(含边缘易致贫户)175户、396人。

三、其他项目

1.项目9个,资金946万元,实施地点:赤水市有关乡镇。

2.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丙安精选农特产品服务项目,资金500万元:a.新建生产管理用房1600m2,简装修1600 m2,包含水电安装;b.配套设施建设:60m3冷藏库,60米4层展示柜,外接电水,广告显示屏、产品展示电视,培训桌椅80套,电动叉车1台,农产品清洗设备1台,农产品真空设备1台,污水处理设备1套,消防设备10个,环氧树脂地坪漆700m2。赤水市新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补贴补助建设项目,资金80万元。主要是补助外出(省外)务工脱贫人口交通补贴1600人。赤水市雨露计划补助(分两次安排),资金45万元:主要是兑现我省户籍2023年度在读且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的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中非脱贫户家庭学生和中等职业教育三年级的脱贫户(含脱贫不稳定户)学生雨露计划助学补助180人次。脱贫户技能培训,资金50万元:对全市致富带头人、脱贫户、监测户、低收入人群开展技能培训和生活补助。项目管理费,资金50万元,主要用于衔接资金项目管理,按照衔接资金管理办法使用资金。赤水市2023年就业补助项目,资金5万元:帮助95名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脱贫人口或三类人员实现就业,帮助已就业人员稳定就业,保持脱贫人口就业规模总体稳定,及时为农村低收入人口提供就业帮扶,使有就业和培训意愿的劳动力得到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符合条件的享受就业政策。旺隆镇金钗石斛示范园补植补造示范项目,资金24万元,主要用于旺隆镇红花村石斛园补植补造金钗石斛18.46万丛。赤水市2023年易地扶贫搬迁公共服务管理建设项目,资金192万元:选聘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或建档立卡脱贫对象200人,从事安置区公共服务管理,搬迁群众就业监测和帮扶等工作。

3.建设标准。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补助标准为1900元/生▪

年;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补助标准为4500元/生▪年。培训费:致富带头人培训270元/人/天;全员培训60元/人/天。生活补贴:参加培训的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劳动力生活补助40元/人/天。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500元/人,省内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500元/人,省外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1000元/人。金钗石斛种苗采购1.3元/丛。易地扶贫搬迁公共服务管理800元/人*月。新建生产管理用房1600元/m2,厂房简装修300元/m2,恒温冷藏900元/m3,展示柜300元/m,外接电、水1万元,广告显示屏1000元/m2,电视3000元/台,桌椅450元/套,电动叉车14000元/台,清洗设备7.6万元/台,真空设备7.5万元/台,污水处理设备12万元/套,消防设备1.32万元/套,环氧树脂地坪漆50元/m2。

4.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拟于2023年1月启动实施,2023年12月前全面完成。

5.项目效益。有效资助贫困家庭孩子正常接受教育,提升贫困人口家庭成员素质。带动脱贫人口发展产业增收;实现培训对象家庭实现1人以上就业;项目实施提升贫困村致富带头、贫困人口创业和就业能力提升,实现持续稳定的增收。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不断提高安置点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坚决防止冲击安全底线的火灾事故。提升辖区易地扶贫搬迁房屋质量安全,提升搬迁群众满意度,使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项目区群众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使村庄环境更加清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群众精神面貌更加振奋。提升群众的健康水平、树立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直接受益人口3538户、12676人,其中受益脱贫户(含边缘易致贫户)1912户、7190人。

第五章整合资金

一、项目计划总投资情况

2023年,我市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方案中项目总投资9439.79万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投入6359万元,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扶贫合作入驻市场主体自筹资金共计3080.79万元。

1.基础设施类。

安排项目14个、计划投资1449.79万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投入1394万元。其中:

(1)农村交通计划投资555.16万元,其中整合资金来源为中央专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35.37万元,省级衔接资金164万元。

(2)人居环境项目安排631万元,整合资金来源为中央专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

(3)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安排70万元,整合资金来源为中央专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0万元,省级专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50万元。

(4)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资金193.63万元,整合资金来源为中央专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

2.农业产业发展类。

安排项目20个、计划投资7044万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投入

4169万元(全部为中央衔接资金),引导市场主体投入资金2875万元。其中:

(1)养殖业1937万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投入1420万元。

(2)种植业2269万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投入1380万元。

(3)加工业1542万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投入600万元。

(4)其他项目1296万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投入769万元:磊阳农贸市场冻库项目520万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投入220万元;赤水市农特产品市场开拓和品牌创建项目130万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投入87万元;赤水市特色农产品电商建设项目,资金344万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投入160万元;赤水市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贴息项目(两个),资金45万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投入45万元;金钗石斛产业产品宣传推广项目,资金57万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投入57万元;赤水市2023年农业产业化企业贷款贴息项目,资金200万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投入200万元。

3.其他类项目。

安排项目9个,计划投资946万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投入796万元(中央专项衔接资金)。

二、整合资金来源及规模

2023年,我市计划整合涉农资金635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涉农整合资金6145万元(中央财政专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6145万元),省级财政涉农整合资金214万元(省级财政专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14万元)。

第六章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领导,成立了市政府分管财政工作的副市长为组长的赤水市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财政局,办公室主任由市财政局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市财政局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从有关部门抽调,强力推进资金整合各项工作。

二、强化职责分工

赤水市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整合办)按照“项目库”和年度乡村振兴计划制定项目年度实施计划,做好综合协调、资金统筹等各项工作。

市乡村振兴局:负责项目库建设和项目审核。结合当年乡村振兴任务,修改完善“项目库”,结合实际情况调整项目库,加强资金监管。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按照“项目库”入库要求完善项目入库,向主管部门(或市乡村振兴局)申报项目,根据项目或资金批复计划组织实施,按项目实施方案规定完成建设任务,加强资金监管。

市发改局:负责全市脱贫攻坚项目计划的筛选、评估论证、立项、批复和脱贫攻坚项目库管理工作,加强资金监管。

市财政局:负责提供纳入整合的资金规模、计划纳入整合的资金量,详细记录预算指标来源,下达纳入统筹整合资金文件,加强资金监管。

各涉农行业主管部门:依据项目计划或资金批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负责项目的设计、立项、招标、实施、质量监管、竣工验收等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履行整合项目的监管主体责任,负责资金使用、监管和绩效评价工作。

市审计、监察部门:负责项目的审计监督和督办督查工作,加强对整合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检查,依照建设项目的管理要求全程跟踪。

三、严格执行项目管理程序

按照《贵州省大扶贫条例》第20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招标投标法》第66条、《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第4条和《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等规定,参照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相关模式,积极发动群众参与者项目建设,通过财政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投入、群众投工投劳取得劳务收入,最大限度提高整合资金效益。

四、确保阳光运作

推进政务公开,各有关部门应将涉农资金政策文件、管理制度、资金分配、项目情况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要在政府门户网站或主要媒体公开统筹整合使用的涉农资金来源、用途和项目建设等情况,并实行乡村振兴项目行政村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五、严格监督评价

各单位和部门要按照职责要求,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加强资金监管和项目跟踪检查,及时预警和处理。

六、建立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统筹涉农资金整合使用财政资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一是制定《统筹整合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确保“统、用、管、评”有规可循。二是完善项目库动态管理机制,实时更新项目。

七、强化绩效管理

按照有关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要求项目责任单位对资金支出进度、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完工率、项目验收率、监督检查情况、机制保障措施以及项目管理其他方面内容开展全过程预绩效管理,提高涉农资金整体效益;严格落实《赤水市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绩效评价考核办法》,加强绩效评价考核工作;持续扶贫项目绩效管理,项目建成后,按照“用钱必问效、无效便问责”,深化项目后续营运绩效跟踪管理,强化绩效问责约束机制。

八、强化利益联结管理

制定印发《赤水市财政扶贫项目利益联结管理(试行)办法》,有效加强利益联结管理,一是对到户普惠的项目,加强一卡通管理,准确及时发放利益联结分红资金;二是对持股保底分红、资产扶贫收益分红、村集体经济等扶贫项目,建立2014年以来扶贫利益联结台账,在市、乡镇两级按照台账大数据反馈的信息,开展常态化监控和持续跟踪管理,确保扶贫资产底数清楚,分红落实去向明确。

九、加强风险管控

一是参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要求,大宗材料物资由市级资金主管部门采购、奖补到项目,有效避免挪用资金和节约财政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二是项目投资于固定资产,形成资产产权划归村集体经济组织;三是要求参与扶贫开发合作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或自然人须提供1:1和1:0.5现金或等值资产配套,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扶贫合作机制;四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须提供投入财政扶贫等值的资产抵押,对扶贫资产的保值增值承担无限责任。

附件:1.赤水市2023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汇总表.xls

2.赤水市2023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建设计划表.xls


分享到:
收藏 【推荐】 【打印】

【上一篇】:  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赤水市2023年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下一篇】:  市人民政府关于确定欧德勇等同志为赤水市2021-2022年度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的通知 赤府发〔2023〕8号

X

赤水市政府

微信二维码

赤水市政府

微博号

贵州省网上

信访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