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其他文件>赤府发
来源: 发布日期: 2017-09-22 15:53:02 文章字号:小 中 大
信息分类 | 赤府发 | 发文日期 | 2017-09-22 00:00:00 | 公开日期 |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文件有效性 | 是 | |
发布机构 | 赤水市人民政府 | 公开形式 | 网站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赤水市人民政府文件
赤府发〔2017〕16号
市人民政府关于
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切实加强我市文物工作,进一步发挥文物资源在我市“争当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领头雁”进程中的作用。根据《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遵府发〔2017〕5号),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遵义市委全会精神和我市决策部署,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坚持公益属性、服务大局、改革创新、依法管理的基本原则,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文物工作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保护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文物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文物资源状况进一步摸清,保护名录和档案全部建立,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状况明显改善,省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状况良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得到有效保护,文物安全隐患基本消除。主体多元、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体系日臻完善,文物陈列展览质量有较大提升,馆藏文物保存状况和保管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文物合理利用形成普遍共识,文物利用率不断提高,文博创意产业持续发展,政府、社会、个人多元投入文物保护机制逐步形成。文物保护机构更加健全,文物执法力量得到加强,文物工作者专业水平有较大提升。文物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文物事业社会贡献更为突出,保护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三、工作任务
(一)落实文物经常性登录制度。按照国家文物资源调查登记措施和相关政策,全面落实遵义市文物登录制度以及登录工作细则,落实文物登录的实施主体责任,严格按照登录的范围、标准、内容以及登录的程序、形式和相关规定实施文物经常性登录工作,实现文物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
(二)做好城乡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切实保护城镇、村庄的传统空间肌理和历史文脉,保护好古镇、古街区的整体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好各类文物和历史建筑,防止对文物拆真建假、拆旧建新等建设性破坏行为,防止过度商业化开发对文物带来的负面影响。依法实施地下文物埋藏区保护和大型建设工程中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国土局、市交通局、市水务局、市移民局、市经贸局、市旅游局、市文广新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加强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及时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登记的重要不可移动文物申报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做好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组织实施一批重点抢险工程,力争到2020年,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保护率达到100%,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良好、修缮保护率达到80%、重大险情排除率达到100%,遵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良好、险情排除率达100%、抢险维修率达80%,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抢险维修率达到70%、保存状况明显改善,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做到造册登记,管理措施到位;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保护档案全部建立,有明确的保护机构和管理人员,具备条件的逐步设立专门的保护机构;加强文物日常养护巡查和监测保护,重视岁修,减少大修,注重与周边环境风貌相协调。(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住建局、市国土局、市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四)加强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基础上,不断完善文物管理模式,实施动态管理。拓宽文物征集渠道,创新文物征集方式,鼓励文物捐赠,丰富藏品数量。做好馆藏文物认定及定级工作。做好严重残缺文物的抢救性修复工作。做好文物预防性保护,切实改善文物保管、展陈条件,依托生态文化体育公园建成国家二级综合博物馆。加强文物研究,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文物价值。实施“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开展精品文物、精品展览数字产品制作与推广。逐步扩大文物资源公开数量,不断提升文物服务社会水平,推动文物与教育、文创、动漫、设计、旅游等领域的跨界融合,让馆藏文物得到充分运用。(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档案局、市民政局、市国投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五)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制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纳入全市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注重保护其地形地貌、建筑空间布局、文物本体、历史风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当规划建设一批镇史馆、村史馆或专题馆等,展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历史文化内涵。将传统村落保护与精准扶贫、民生改善相结合,与城镇化建设、旅游业发展相统一,统筹保护、适度利用,延续历史文脉,留住乡愁记忆。(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国土局、市扶贫办、市旅游局、市文广新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六)加大力度挖掘和保护红色文化。进一步摸清全市红色文化资源。切实做好红军四渡赤水元厚渡口、黄陂洞战斗遗址、大同赤合特支旧址、箭滩红九军团战斗遗址、丙安红一军团旧址、耿飚将军纪念馆等红色文化遗址遗迹的保护工作,积极举办红色文化系列专题展。(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民政局、市党研室、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七)推进文物保护重点项目建设。深入挖掘赤水河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盐运文化以及民风民俗文化,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设施,提升文物保护工作成效,提高展陈水平。完成赤水综合博物馆、马鞍山汉文化博物馆建设,加大大同、复兴、丙安等古镇保护力度,对古建筑、古街区实施保护性修缮,实施赤水古城垣、宝源永盛山龙泉寺、文昌宫等重要文物修缮工程,对两会水石窟寺、小关子谢氏宗祠等实施除险加固;建成“四渡赤水”纪念广场,全面完成侯之担公馆修缮以及民国贵州军政文化陈列馆陈列布展工程。加强智慧博物馆建设,改进参观条件和参观方式,促进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博物馆申报纳入免费开放范围。(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住建局、市国土局、市财政局、市文广新局、市国投公司、各相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八)做好文物的合理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加大现有文物的利用力度,不断扩大利用范围,不断改进文物利用方式,通过利用发挥文物的作用。进一步做好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免费开放工作,深入开展流动博物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进企业等主题活动,开发更多更好针对不同层次尤其是青少年和低收入阶层的文博社会教育项目向社会开放。支持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古镇古村落实施保护性开发利用。研究出台符合我市实际的文物保护奖励办法,积极引导社会和民间资本参与,鼓励企业和个人出资、捐资进行文物维修和保护,在不改变文物格局、风貌的前提下,允许出资者按规定要求有偿使用部分国有文物。(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民政局、市档案局、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九)做好文物的安全管理。坚持以有利于文物保护为前提,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组织有序的文物保护单位开发利用评估体系和制度,做好涉及文物景点游客承载量的合理预估和确定,坚决禁止对文物资源的无序、过度、破坏性开发和利用。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不得转让、抵押,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不得将辟为参观游览场所的国有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管理机构整体交由企业管理。不断强化文物安全防范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文物管理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和有关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健全文物安全制度和安全防范应急预案,开展经常性文物安全检查和自查,做好文物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切实保障文物安全。把文物安全纳入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重要文博单位、文物资源密集的地方可设专门警务室,严厉打击盗掘、盗窃、走私文物等违法犯罪活动。(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公安局、市旅游局、市交通局、市安监局、市财政局、市综治办、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四、保障措施
(一)政策措施。要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观念,将文物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各乡镇(街道)要切实履行文物保护主体责任,把文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文化、发改、财政、住建、国土、公安等有关部门要履行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赋予的文物保护责任,相互协调,互相配合,不断加大联合执法力度。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的管理模式,全面推进县、乡、村三级管理方式,逐级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完善文物保护员和义务文物保护员制度,建立文物保护奖惩制度,对在文物保护工作中作出较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要严格责任追究,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造成文物遭受重大损失的,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国土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文广新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经费保障。文物保护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各乡镇(街道)要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将文物保护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逐年增加经费投入。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经费要全额用于文物保护与管理上,决不许挤占、挪用。(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文广新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组织保障。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文物行政管理机构和文物保护机构,理顺文物行政管理体制,提升管理水平;人社部门要适当提高文管所(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和专业层级,特别要提高高级职称的比例,确保取得高级职称的专业人才已评尽聘。要加大人才引进和专业人员培养力度,加强对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的培训,制定切合实际的培训计划,重点做好乡镇(街道)、村(居)两级基层干部和文物保护员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责任单位:市编委办、市文广新局、市人社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四)宣传教育。将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纳入市委党校干部集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全面提高我市各级干部的文物保护意识。要组织专业人士编写我市文物基础知识乡土教材,并纳入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主要书籍内容,培养我市中小学生爱国爱家乡的热情。要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等活动,通过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六进”活动强化文物保护宣传,构建起全社会共同保护文物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工具的作用,在电视、广播、报纸、网站上开设专题、专栏,积极做好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工作,集中曝光重大典型案例,切实提升全民保护文物意识。(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市法制办、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017年9月17日
【上一篇】:
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有关文件的决定
【下一篇】:
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赤水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通知